《枫桥夜泊》全诗讲述了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,在枫桥,月落秋霜之夜见到的一种凄清、寂寥的景色,听见的忧愁的声音,进而由此产生了对自己的愁、对家乡的愁、对国家的愁、对百姓运势的愁。这里给大伙推荐一些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要点,欢迎阅读!
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
枫桥夜泊
张继
月落乌啼霜满天,
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
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要点
作者简介:
张继字懿孙,汉族,襄州人。唐代诗人,他的生平不甚可知。据诸家记录,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。大历中,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。他的诗爽朗激越,不事雕琢,比兴幽深,事理双切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。他的最的诗是《枫桥夜泊》。
注释:
1、渔火:渔船上的灯火。
2、姑苏:今江苏苏州。
3、寒山寺: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。
译文
明月西落秋霜满天,几声乌啼山前,
江上渔火映红枫树,愁绪搅我难眠。
呵,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,
夜半钟声,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。
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材
教学需要: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2、掌握本课8个生字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。能说出诗中“泊”的意思。
3、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,领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。
教学重点: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2、掌握本课8个生字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。能说出诗中“泊”的意思。
教学难题:
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,领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。
教学过程:
1、复习导入,激起兴趣
1、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季的古诗,看哪个记得多。
2、导入:今天,大家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季的古诗。揭题:枫桥夜泊。
3、简介作者:张继,唐朝诗人,湖北安阳人,早年没做过什么官,就南下吴越,写下了很多诗篇,《枫桥夜泊》就是其中最的。一首。
2、初读课文,认识生字
1、请学生自学课文。提出需要:读准生字的字音,理解字词,想想每句诗的意思。
2、检查自学状况。
出示生字卡片:霜、泊、啼、愁、苏、城、寺、钟;指名认读。
出示课文,指名朗读,引导评议。
通过自学,你知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?你是如何弄懂这部分意思的?
小结: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办法。不过,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,大家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。
3、图文对照,理解诗意
1、理解课题。教师:枫桥在哪儿?“泊”的是哪只船呀?为何说是“客船”呢?这个“夜”点明了什么?
2、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听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
3、学习第一句: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“霜满天”的意思是?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如何?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。
4、朗读练习。
5、学习第二句:你还看见了什么?江边的枫树如何?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?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,他哀愁得如何?哪个来讲说这句诗的意思?
6、朗读练习
7、学习3、四句:你还看见了什么?寺里还传来了什么?听,钟声如何?这就是第四句诗——夜半钟声到客船。用我们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。
8、朗读练习
9、齐读全诗
4、概要全诗,领会感悟
1、这幅画在你眼里是如此的漂亮,但,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如此的,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。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?诗中的什么字写出了这种心情?
2、让大家成为诗人,坐上小船,回到那个秋夜吧。
3、教师描述: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,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,天气寒冷,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,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,使你难以入眠。此时,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……
4、请学生交流:张继,你看到了什么?你听到了什么?孤身在外,你想到了什么?
5、让大家用满腔的情,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。
5、指导写字
1、请学生说说记住这部分生字的办法。
2、指导“愁”、“霜”的结构。
3、钢笔描红。
6、作业
1、填空: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、、、、、,听到的有和,抒发了诗人的感情。
2、背诵课文。